國家統計局:3D打印設備、智能手表等電子產品產量增長都在100%以上
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20年3月16日(星期一)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(fā)布會,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、新聞發(fā)言人毛盛勇介紹2020年1-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,并答記者問。
剛才我發(fā)布了1-2月份主要經濟運行的情況,指標的實際運行表現可能跟市場上有的預期比不完全吻合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(fā)以來,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,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,我們全國上下齊心協力,打好疫情防控的阻擊戰(zhàn)。應該說,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重要成果,這是來之不易的。
從剛才的數據來看,疫情確實對當前經濟運行造成了比較大的沖擊,但是我們仔細地分析一下可以發(fā)現,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短期的,也是外在的,它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,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內在向上的發(fā)展勢頭。所以說,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期來看總體是可控的,中國1-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。為什么這么說呢?我想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。
第一,生產需求體量可觀,超大規(guī)模經濟的優(yōu)勢沒有改變。2019年,中國的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人民幣,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,主要工業(yè)品的產品產量連續(xù)多年保持世界第一,這為我們應對突發(fā)事件提供了堅強的物質保障。今年1-2月份,盡管疫情沖擊比較嚴重,但是主要的生產指標規(guī)模和體量還是非??捎^。1-2月份,規(guī)模以上工業(yè)總產值仍然達到11.5萬億元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5.2萬億元,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.3萬億元,規(guī)模體量還是相當可觀的。
第二,基礎工業(yè)和防疫物資保障有力,強大的經濟發(fā)展韌性沒有改變。疫情防控期間,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(yè)生產沒有中斷,保持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。一些行業(yè)還保持著比較好的增長,1-2月份,從產品產量來看,乙烯產量增長5.6%,粗鋼和生鐵產量均增長3.1%,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增長2.2%。疫情防控期間,社會對口罩、防護服、酒精等消毒用品的需求急劇攀升,經過有序的調控,這些產品產量得到擴張,相關產品產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,很好地滿足了疫情防控的需要。比如口罩,從1-2月份規(guī)上工業(yè)的數據來看,今年新增加的產品口罩產量同比增長了2.9倍。從有關部門2月29日的數據來看,口罩日均產量已經達到了1.16億只,說明我們強大的供給能力還是存在的,有力支撐了醫(yī)療物資的供應。
第三,生活必需品和公用事業(yè)品供應充足,供求關系總體平衡沒有改變。疫情防控期間,14億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,消費品各方面總體還保持比較好的增長。比如,肉禽蛋類零售額增長了37.8%,蔬菜類零售額增長了27.1%;凍肉、方便面產量增長達到兩位數。疫情防控期間,包括互聯網在內的通信領域,包括水電氣等公用事業(yè)運轉正常,比較好地滿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。疫情防控期間,總體物資的供應、基本生活品的保障比較有力,物價總體平穩(wěn),社會經濟大局穩(wěn)定,十分來之不易。
第四,互聯網經濟發(fā)展良好,新動能較快成長的態(tài)勢沒有改變。整個疫情期間,互聯網的作用發(fā)揮得相當好,對疫情的防控、物資的調配、消費品的運送、在線教育和在線遠程問診以及文化娛樂消費等方面,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。與互聯網相關的行業(yè)增長不錯,如果從市場銷售來看,1-2月份,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%,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21.5%,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個百分點。一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品還是在逆勢增長,3D打印設備、智能手表等電子產品產量增長都在100%以上,還有單晶硅、多晶硅產量分別增長45%和35%左右。所以,盡管疫情對我們造成了短期的沖擊,但是新興動能加快成長的勢頭并沒有改變。
第五,宏觀調控對沖政策有力有為,完成全年目標的信心沒有改變。近期,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支持疫情防控,支持推動復工復產,包括支持企業(yè)渡過難關、發(fā)展生產等等,政策效果在不斷顯現。
下一步,疫情防控的任務仍然還是比較艱巨,特別是疫情在國外擴散的勢頭比較快。一方面,我們要繼續(xù)鞏固疫情防控的積極成果,同時還要加強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。在這個基礎上,還要有序推進全產業(yè)鏈的協同復工復產,加快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。另一方面,要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,對沖疫情的影響和外部的風險挑戰(zhàn),促進經濟平穩(wěn)健康運行,要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(zhàn),努力完成全年的發(fā)展目標任務。